為幫助社會民眾做好心理防疫,提高心理彈性,1月26日下午陜西高校戰疫時期心理科普志愿項目舉辦系列講座第四場《危機下,心理彈性的力量》,本場講座由陜西科技大學董雪副教授主講, 近千名社會民眾和高校教職工觀看了在線直播。
講座中,董雪老師結合疫情下自身感受和多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從疫情下的應激反應入手,圍繞“什么是心理彈性”“危機下心理彈性的力量”“如何提升我們的心理彈性”三個部分的內容,詳細講解了應激的消極和積極作用,應激下會產生哪些生理反應、行為反應、思維反應和情緒反應;疫情危機下我們的收獲和對生命意義的思考;找到了危機下心理彈性力量的四個表現:希望、自我效能感、韌性、樂觀,并指出這四個維度放在一起就是“HERO”即英雄,我們每個人都是應對此次疫情的英雄。接著,董雪老師就如何提升自己的心理彈性進行了介紹,主要包括調保障身體健康,照顧好自己;過濾信息疫情,避免替代性創傷;接納、宣泄和調節情緒;每天進行三件好事練習,提高感受幸福的能力;建構良好的社會支持等,以提高公眾抗疫的心理彈性。
整場講座從疫情的視角下審視心理彈性,以鮮活的實例、透徹的講解、具體的操作示范,對民眾覺察自我、提升心理彈性,更加有效地應對危機下的心理應激和做好心理防護工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